Chunji Wang

《酒徒》读后感

2021年9月25日

《酒徒》这本书正常来说我不会主动去读。 我本来对酒没有嗜好;啤酒苦,白酒辣,我从来都不觉得好喝。 红酒在口味上倒是能吸引我一点,可惜我患有痤疮顽疾,喝下一点红酒就会爆发,指甲盖大的脓疱长在脸上,给身边的人带来视觉的疼痛,给自己带来皮肤的疼痛更不必说。

虽然我不能从感官经历上理解众人对酒的热情,从理智逻辑的角度,我是能够理解的。 酒没什么特别之处,只能说爱酒的人相对多,而酒也相对容易得到。 我虽不嗜酒,但有其他东西让我忘却自我,所以读之前我想,我也许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些许共鸣。

有趣的是,。。。

我对作家刘以鬯所知甚少,甚至不会读这个鬯字。 chàng

《酒徒》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。 可以说没什么情节可言,发生在主人公上的事情都是人之寻常,没什么大凶大怪之事。 主人公甚至都没有名字。

酒徒的处境,在三股力量之中挣扎:

  1. 酒的吸引,不能自拔

  2. 没有勇气追逐梦想

  3. 生活所迫,做自己厌恶之事

刘以鬯多次讲到,现实主义文学已死,文学要讲内在的真实,我从这本书中有所体会。 酒徒这三股力量的撕裂,我不能妄自猜测他人,但至少在我自己身上,是比较真实的总结。 能够把这三股力量区分开来,清楚地看到他们,也是不容易之事。

其实这三点每一点拿出来看,都是平平无奇之事,有什么可写呢。 有朋友更是直言,有梦想就去追逐,没梦想就去喝酒,何以不断地呻吟。 所以这小说如果写成现实主义文学,那应该是很平常甚至无聊的作品,因为在他人眼里,酒徒只是一个平常的,甚至有一点可鄙的人。 但是写成了意识流,我们所在酒徒的脑子里,看到了全部,也就是刘以鬯所说的内在的真实。

人是十分复杂的动物,在满足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做什么,是个及其巨大的问题。 如果酒徒能够达到心中的完美,周围的社会环境也完美,他会去做严肃文学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 但在现实中,有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:自己的欲望,与社会的腐坏。 社会的腐坏让他心情糟糕,使得温饱需求与人生价值相悖:追寻价值,就要放弃舒适的生活。 这种不如意每每让他酗酒,而心酸的是酗酒到最后也只能使一切变得更加糟糕。

从没有冲动从道德上谴责酒徒,因为他的良知还在,并没有因为酗酒而泯灭。 甚至可以说,正是因为自我的良知对自我和社会的谴责,使他不得不用醉酒来抵抗绝望与愤懑,使他成为这样被人唾弃的酒徒。

圣人知错而不为,恶人无良而为,凡人不在乎。 可那知错而不能不为,后又在良心上折磨自己,或把自己付诸于酒醉,反而是被圣人,被恶人,被凡人一起蔑视的人。